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高地和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加强学科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科群在发展过程中,受产业变革、社会需求、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推动,在学科结构、规模与水平上各具特色。在内部治理方面,大湾区高校学科群的协同发展需强化社会网络、培育信任文化、完善规范体系。在外部治理方面,大湾区高校探索建立了协同决策、协同动力与规制机制促进学科群的协同发展。在核心机制方面,大湾区优先布局关键学科与专业,加强学生培养机制、教师发展机制、课程建设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但仍面临学科不平衡等多重挑战,需优化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优化课程建设。
刘海兰,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院校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规划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与其他省级课题多项、横向课题1项。在《比较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二等奖(第五)、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著作类二等奖、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及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