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大学出版社!
图书详情首页 > 图书中心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魔法”书写研究
作者:魏雨洁 著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139 千字数:141 装帧方式:平装
ISBN 978-7-307-24402-3 出版时间:2024-08 印刷时间:2024-08 定价:¥49.00元 浏览量: 购买图书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重要见证,它既展现了权谋政治、王权纷争,也展现了浪漫爱情,世态人情,还有神秘动人的魔法,这和文艺复兴时期浓厚的神学氛围是分不开的。从古至今,“魔法”都是一个难以正向定义的概念,它不是实体,却能改变现实,它被神学的思想所笼罩,却成为了后世科学的先声,它与占星术、炼金术并列为神秘学的三大重要研究对象,却从未被精确定义,它的矛盾性体现了莎士比亚本人思想的复杂,它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多重思想观念冲突与复合的证明。首先,从区分概念的角度来看,魔法是一种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神秘现象,通过媒介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操作性意指活动,它的操作者必须是具体的人,而根据这个定义,只有《错误的喜剧》《麦克白》《冬天的故事》《暴风雨》中魔法师与女巫的魔法符合定义,这类魔法具有自然联应性、仪式性两大特点。其次,从微观研究魔法书写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不是实体的仪式性的操作活动,魔法的实施一定需要媒介,因此莎剧中魔法的媒介可分为实体媒介和语言媒介。实体类媒介可以进一步被分为物件类媒介,它具有浓缩性、联想性;场所类媒介,它具有边界性、群体在场性,语言媒介可以被分为引诱性的女巫语言和引导性的音乐语言,它们是魔法实施的重要凭依工具。最后,从宏观研究魔法实施效果和纵深分析魔法的隐喻角度展现莎士比亚创作时复杂的观念,魔法是一种意指性仪式活动,它通过媒介可以改变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因此莎剧中的魔法效果就是转变现状,普洛斯彼罗的转变与赫米温妮的转变属于神性转变,他们通过魔法获得了良好的结局,而这种转变是直接性的;麦克白夫妇的转变属于魔性转变,他们因为与魔法接触泯灭了人性,这种转变是间接性转变。魔法背后隐喻着两组观念的冲突与复合,第一组是精神想象与道德伦理约束的冲突,莎剧的魔法是精神想象的产物,它有追求神性超越的一面,也有带来集体幻觉的一面,因此莎士比亚在赞叹魔法的恢弘玄奇之际也对它漫无边际、有可能脱离伦理的束缚产生担忧,第一组观念的冲突体现出莎士比亚一定程度上认同想象的魔法,但更偏向于魔法应当受到伦理的约束;第二组是神学传统观念与科学新知观念的复合,莎剧中魔法表现了西方的神学传统,即基督教与异教、天主教与异教的整合与冲突,也涉及了新兴科学的先声,第二组观念的复合体现出莎士比亚对待神学宗教冲突的立场,他希望恢复神学的荣光,也希望各种思想达成微妙的平衡,而他赞赏天主教内部对异教包容的一方,对待新教并不第一时间接受,但有所妥协,绝对意义上地拥护基督教,但也通过魔法流露出对异教瑰丽传统的向往,虽然他并未在魔法相关的情节里着墨过多的科学观念,但是他却在人生最后一部戏剧中表示了对科学未来的期盼。

魏雨洁,1997年生,江苏阜宁人。硕士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