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大学出版社!
图书详情首页 > 图书中心
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
作者:鲁西奇、潘晟 版次:1-1 开本:大32开 页数:425 千字数: 装帧方式:平装
ISBN 978-7-307-04272-X 出版时间:2004-09-03 印刷时间:2004-09-03 定价:¥28元 浏览量: 购买图书
本书全面探讨了历史时期汉水中下游干流与主要支流河道的变迁与堤防建设情况,重点是对不同时期河道与所修堤防的具体位置进行考证,并通过对河道变迁与堤防建设之间关系的考察,分析了汉水中下游地区人地关系的特征。全书将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资料丰富,考辨翔实,论证逻辑清晰,文字晓畅明白。全书附有47幅地图,11张表。

第一章 汉水中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历史时期汉水中游河道的摆动
一、汉魏六朝时期文献所见之汉水中游河道情形
二、唐宋文献所见之汉水中游道状况
三、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河道的变迁
第二节 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一、汉魏六朝时的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天门河中下游一线
二、隋唐至宋初汉水下游河道在今东荆河一线
三、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汉水下游两河道并存
四、明代汉水下游河道已在今河道位置上,部分河段略有不同
五、清代汉水下游河道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水下游支流与分流河道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汉魏六朝时期的夏水、阳水与沌水
一、夏水源流考
二、汉魏六朝文献所见之阳(杨)水
三、汉魏六朝文献中的沌水
第二节 唐宋时期江、汉之间的河流
一、唐宋文献所见之沌水
二、唐宋文献中的夏水(长夏水、大漕河)
三、宋代文献中的荆南漕河
第三节 明清时期江、汉间河流的演变
一、东荆河水系的演变
二、西荆河水系的演变
三、通顺河水系的演变
四、“四湖”水系的演变
第四节 沅水下游河道的历史演变
一、明清时期官渡河改道与漳、富水入沅问题
二、沅口及其附近地理面貌的变化
三、沅水通江之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水中下游古代堤防考
第一节 汉唐汉水中下游堤防之初起
一、汉水中下游堤防之创始
二、六朝时期的襄阳、樊城堤防与华山郡大堤
三、唐代襄阳护城堤与郢、复州之“郑敬古堤”
第二节 宋元时期汉水中下游堤防的初步发展
一、襄阳护城堤、救生堤与樊城堤防
二、乾德县石堤
三、荆门、潜江“高氏堤”
四、复州、郢州境内的汉水堤防
五、汉阳高作陂
第三节 明代汉水中下游堤防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襄阳城堤防体系的基本形成
二、光化县护城堤
三、宜城县护城堤
四、钟祥、京山、潜江、景陵汉江右岸(东、北岸)堤
五、钟祥、荆门、潜江汉江左岸(西、南岸)堤
六、沔阳、汉川、汉阳境内汉水两岸堤防
第四节 清代汉水中下游堤防的维修与增筑
一、襄阳城堤防的维修与襄城提防的修筑
二、光化县新镇堤及境内其他沿汉堤防
三、宜城县护城堤的维修与陆公堤之修筑
四、钟祥、京山汉江右岸(东岸)堤防的维修与增筑
五、荆门、潜江汉水左岸(西、南岸)堤防
六、潜江、天门、沔阳汉水北岸堤防
七、天门、沔阳汉水南岸堤防
八、汉川、汉阳境内的汉水堤防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水下游生要支流堤防考述
第一节 汉水下游北面支流堤防
一、天门河堤防
二、清代牛蹄河堤防
三、沅水下游两岸堤防
第二节 汉水下游南面支流堤防
一、东荆河堤防
二、西荆河堤防
三、潜江县河与沔阳州河堤防
四、通顺河堤防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建设的时空特征及其
制约因素
第一节 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
一、历史时期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的时空特征
二、制约与影响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的诸因素
第二节 汉水中下游堤防建设的时空特征及其制约因素
一、历史时期汉水中下游堤防建设的时空特征
二、制约与影响汉水中下游堤防建设的诸因素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