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社会的发展
论社会生活中的契约关系
社会系统中的被动效应和主动效应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与品格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
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
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
从社会利益机制看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动力机制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方向引导机制
论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
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
第三编 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的进程
论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
改革开放:创造力的激发和引导
创造: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生命自觉地一种哲学表达
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
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第四编 公共性思考
公共领域的哲学:新的生长点
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
公共性论纲
哲学视域中的公共性及其当代诠释
公共利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
第五编 认识与效率
人的认识的主体性
认识的基础、对象及与实践的关系
思维操作及其偏差的校正
依是行事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
论活动的展开和有效性
人的活动与效率
认识的效率意义与有效率的认识
认识的进步与效率
第六编 文化观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从社会价值取向看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
从涡流到势流走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尊重感觉:现代文明的全面发展
转向大文化观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
名牌的生成:一种特殊文化的创造
文化的相对性与文化相对主义
关于文化与非文化的断想
第七编 哲学的反思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略论哲学基本关系
理性的哲学与哲学的理性
哲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
反思“热点”现象
哲学的分化与综合
哲学的凝结与消解
哲学的本性与前途
哲学与社会文化理想
新中国政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附录:郭湛著述要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