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英语和汉语存在句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存在句引导词的意义、存在句的结构、主谓一致与不一致、定指限制、存在句的方向,等等。书中采用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对与存在句有关的主要理论问题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有不少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书中最后建立了一个存在句的基本认知模型,经过不同语序的多种语言的验证,证明具有普遍的解释力。本书以BNC和《围城》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论具有代表性。本书的读者对象为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语言学教师、语言研究者以及其他对语言感兴趣的读者。
![]()
前言
1 绪论
1.0 引论
1.1 选题背景
1.2 英语存在句形式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范围与方法
1.5 研究布局
2 文献综述
2.0 引论
2.1 英语存在句的国外研究状况
2.2 英语存在句的国内研究状况
2.3 汉语存在句的研究
2.4 文献评估
3 理论基础
3.0 引论
3.1 哲学理论基础
3.2 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
3.3 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
4 射体与界标:存在句结构的认知研究
4.0 引论
4.1 存在there与指示there的区别
4.2 存在句选择there而非here的认知原因
4.3 存在句的结构特点
4.4 存在句结构的认知解释
4.5 汉语存在句结构的认知考察
4.6 英汉存在句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4.7 小结
5 象似性和主观化:主谓一致与不一致的认知研究
5.0 引论
5.1 前期的相关研究
5.2 语言的象似性
5.3 名词范畴的认知分析方法:有界区域与无界区域
5.4 主谓一致:数量象似性与标记象似性的结合
5.5 主谓不一致:物理空间与品质空间认知域的视角转换
5.6 英汉存在名词与动词之比较
5.7 小结
6 心理空间与心理接触:存在句定指限制的认知研究
6.0 引论
6.1 定指限制的前期研究
6.2 英语存在句定指限制的认知研究
6.3 汉语存在句定指限制的认知考察
6.4 英汉存在句定指限制的共性与个性
6.5 小结
7 概念化:存在句方向的认知研究
7.0 引论
7.1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内涵
7.2 方向固定的动词概念化:英语存在句单向认知研究
7.3 方向不固定的动词概念化:汉语存在句双向认知研究
7.4 英汉存在句方向的共性与个性及其认知解释
7.5 小结
8 结束语
8.0 引论
8.1 存在句的基本认知模型
8.2 主要结论
8.3 理论意义
附录:《围城》(第6章)中存在句语料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