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观众在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内参观简牍。 聂杰杰 摄
这几天,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火爆“出圈”,入馆观众络绎不绝。馆内陈列的秦汉简牍文物,以及《秦简牍合集》《秦简牍研究》等重要整理文献,吸引了广大观众认真品读。
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总书记说,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湖北是简牍出土大省,出土简牍数量在全国位列第三;简牍内容系统性高,出土时保存相对较好,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一直以来,湖北积极推动简牍高质量整理出版工程,出版了《秦简牍合集》《秦简牍研究》等一批重要的简牍类图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批简牍类图书获赞誉 “简”述历史,“牍”懂中华。在纸张普及之前,简牍记录下了泱泱华夏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意义。
作为最早发现和集中出土秦简牍的地方,云梦目前出土了8批次秦汉简牍,共计3500余枚。其中,睡虎地秦简创下了多个之最——中华法系之源、最早的官员从政准则、最早的环保法令、最早的传染病防治记录、最早的刑事侦查和法医记录、最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如今,人们对简牍的这些认识和理解,离不开简牍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以及简牍的整理出版工作。湖北出版的一批高质量简牍类图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其中,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秦简牍合集》,共4卷6册,是在简牍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先生主持下,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同湖北省博物馆等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合作,历时6年,对20世纪出土的云梦睡虎地4号墓木牍、睡虎地11号墓简册、云梦龙岗6号墓简牍、江陵岳山36号墓木牍、沙市周家台30号墓简牍、青川郝家坪50号墓木牍、天水放马滩1号墓简牍等7批简牍的系统再整理,利用最新红外影像技术,选用更为完整、清晰的图版;对简牍近百处缀合、编连;对数百个文字作出新释,在图像处理、文本复原和解读方面取得系统性的重大进展,获得海内外同行高度赞誉。
《秦简牍研究》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荟萃国内多学科前沿学者,以历年发现的秦简牍为研究对象和基本史料,并结合相关战国简册、汉代简牍与传世文献,围绕制度、法律、地理、数术、语法等重要课题,从秦简牍所见具体问题切入,注重简牍文本的校释和考证,在简牍文本复原和内涵考察方面均有重要推进,有助于更全面、深入认识秦汉历史与文化。
形成简牍出版工作合力 近年来,湖北在简牍保护修复、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数字化利用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了推动简牍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除在大型文献整理出版工程《荆楚文库》中收录出版了《秦简牍合集》《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等简牍类图书,同时,鼓励支持全省出版单位的简牍出版工作。
武汉大学出版社是国内最早从事简牍类图书出版的出版社之一,出版的多种图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出版界产生了较大反响。“我社出版的简牍类图书,内容主要涉及对出土简牍的整理与研究,以及以出土简牍为基本史料的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化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林莉介绍说,围绕着简牍类图书的出版,近10多年来,该社约30种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近40种图书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奖项及项目资助,还培养了一支紧跟出土文献学术研究动态,从选题策划到图书审稿、编校和美术设计、排版制作、发行推广的专业出版队伍。未来武大社将继续在出土简牍等新文献整理与研究领域深耕细作,致力于古籍整理、精品学术著作策划出版的同时,关注出土文献类图书的普及与推广,策划出版大众能读也爱读的泛学术通俗读物。
作为湖北唯一的专业古籍出版社,崇文书局将简牍类图书作为重要的出版方向之一,策划了《楚地出土战国简册文字编》《楚简遣册名物通释》《新刊布敦煌汉简词汇研究》等选题,将陆续出版。湖北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楚国纹样研究》等一批涉出土文献整理与考古研究的图书,该社拥有古文字、文献学、古代史专业编辑力量,正在打造简帛研究产品线,筹备实施了一批关于楚地出土文献的选题。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是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重要参与单位,对出土简牍进行系统整理、再整理,并与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合作研发“中国简帛文献综合数字平台”,将出土简牍上的“中国记忆”用数字形式永久保存。
据了解,当前,湖北正在汇全省之智组织推动《湖北出土简牍集成》整理出版工作,部署加大湖北出土简牍的保护、整理、收藏和研究力度。
(作者:汤广花,转载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