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大学出版社!
媒体聚焦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努力清晰勾勒世界多国文化发展路径和态势 时间:2022-04-20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4月15日,《21世纪以来国外文化发展文献选编》出版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21世纪以来国外文化发展文献选编》出版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主办方供图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汪信砚,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喻立平,武汉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爱松共同为丛书揭幕。丛书主编、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向武汉大学图书馆、经心书院分别赠书。

相关领导、学者为丛书揭幕 主办方供图

自2010年开始编辑翻译 历时10年之久

丛书8卷10册,共1006万余字,选择辑录了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欧盟等8个国家/联盟文化发展相关文献120篇。从文化战略、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文化遗产、文化传播等多维角度,较为清晰地勾勒了新世纪以来诸多国家文化图强的全息图景。

谈及丛书主编初衷时,沈壮海教授表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锲而不舍的扎实奋斗,同时,也需要放眼当今世界,看清文化图强之路上的世界图景,辨大势,明潮流,从容自信,勇毅前行。对当今世界文化图景、各国文化图强方略的深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丛书主编、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向武汉大学图书馆赠书 主办方供图

推进中国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所处的国际方位、清晰了解当今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路径和态势。刘爱松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复杂多变,国际文化内容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纷纷推出战略举措,着力于提升自己的文化优势,抢占文化竞争的制高点,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对这些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文化的总体情况,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益参照。

丛书自2010年开始编辑翻译,历时10年之久,汇聚了来自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近百人的研究团队。丛书译者代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李圣杰回忆说,为了如期保质保量完成约50万字的日文翻译,团队成员逐一攻克生僻词汇、专业词汇等翻译难题;那段时间全体成员废寝忘食、起居无时,放下了手里所有的工作,全力投入。

丛书主编、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向经心书院赠书 主办方供图

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丛书表明,文化在国家综合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标识。在文化图强战略推进中,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关键概念,创新创造越来越成为各国文化战略的核心问题,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各国构造自身文化优势的战略支点,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成为各国谋求文化新生的重要基石,国际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展现文化魅力的普遍关注。丛书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21世纪以来生动真切的世界文化图景,深切地感受到各个国家围绕文化发展倾注的心血、寄托的希望,推进的热情。”汪信砚表示,丛书呈现了宏大的世界文化图景,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对各个国家文化图强战略举措的呈现,使我们对文化21世纪发达国家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生动而真切的了解,并自觉服务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主办方供图

会上,冯天瑜针对我国的文化研究、文化战略谈了他的想法。他表示,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做法要学习借鉴,教训也要吸取。丛书在相关方面提供了比较详尽的参考。他建议,对发达国家近年来的文化发展最精粹的文献进行整理、汇编,推出精编本;并通过前言、穿插进去的精要评述等,把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突显出来,突破学术圈子、“走出内循环”,供领导干部、学者、社会民众翻阅参考。

“丛书全面展示了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大国的文化图景,非常具有开拓性。”喻立平表示,丛书对如何做好学术研究,对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建议,依托搜集整理的文献、推出的丛书,对中外文化发展战略开展系统的比较研究。

武汉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骆郁廷表示,丛书的出版是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开拓性的成就、是一个基础性的大工程,对于深入开展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丛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借鉴性,拓展了我们观察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建设的视角。

“丛书为我们扎实做好文化研究提供了样本,启示我们文化研究要面对真实的生活。”教育部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表示,丛书对于人文社科新材料的开辟、整理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让我们重视西方的材料研究、中西语言互译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促进中华文化发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很多启示。他希望团队可以推出一个精编本,让更多人读到、读懂。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胡思勇表示,文化作为宝贵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大。通过丛书对外国文化发展相关文献的展示,可以启发我们从历史长河中汲取宝贵的文化资源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

有助于拓展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多样化路径和模式

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表示,丛书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开拓性和广泛应用性等特点,是一部颇有价值的佳作。首先,丛书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设计和实施蓝图提供了借鉴;其次,有助于增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底气、勇气、定力和斗志,是可以促进国人树立文化自信的好教材;最后,丛书有助于拓展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多样化路径和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其他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范本,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单波表示,通过丛书能够很直观地看到不同国家的差异性。中国文化政策的表述可以向这些国家进行借鉴和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战略思考以及话语表达。丛书的出版,对我们思考促进文化融合、应对文化挑战等问题都很有价值。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傅才武表示,丛书出版为文化产业学科的建设和成熟拓展提供了新材料,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公共文化管理拓展了新领域。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认为,丛书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研发空间。其一,可以开展地域比较,也就是对各个国家文化之治进行比较。其二,可以开展侧面研究,如针对电影、出版等某个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其三,可以开展历史性的进程研究,就某个历史时段进行中外横向比较研究。他提议,深入挖掘21世纪之前的相关材料、追踪21世纪以来的相关新近材料,推出补编、续编。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表示,丛书出版不仅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成果,也是助力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他期待可以开辟文化建设的专题栏目,继续围绕文化领域开展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