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大学出版社!
公司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时间:2021-12-20

武汉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12月,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成立最早的大学出版社之一;1995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先进高校出版社”荣誉称号,1998年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授予“全国优秀出版社”荣誉称号。在四家荣获“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的大学出版社之中,武汉大学出版社是地处京外的唯一一家。

2001年,原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三社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出版社,沿用原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者前缀。武汉大学音像出版社与武汉大学出版社合署办公。

武汉大学出版社拥有图书、地图、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等多项出版权,出版物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建社40年来,坚持“传播先进文化,服务高等教育”出版理念,立足优势特色学科,依托权威专家学者,开发优质出版资源,形成了“大学教材系列化,学术著作精品化,一般图书大众化”的特色出版体系,出版各类图书23500多种,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近3000种,获得学术界、出版界和读者好评。

武汉大学出版社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建设的全国三大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之一,2015年被认定为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2016年入选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双百工程示范企业。2018年荣获“中国版权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和“武汉市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双效统一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努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0年来,在上级有关管理部门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武汉大学出版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出版方针政策,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始终强调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确保出版物内容质量,多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出版物;同时,强调以“三贴近”精神为指导,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出发,关注图书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精神产品来实现经济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出版社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确保出版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落地,为学校出版文化事业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武汉大学出版社长期把建设一支职业化的编辑队伍、专业化的出版发行队伍和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作为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推动单位涌现出十数位获得各界认可,荣获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湖北省新闻出版系统先进个人、湖北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人物、中国大学出版社高校出版人物等荣誉称号的优秀出版工作者,成功地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干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成为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支柱力量,也是出版社加强出版导向管理的支撑力量和可靠的领导力量。出版社实行关口前移,从做好选题策划和论证工作入手,在源头上做好图书质量特别是内容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出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多举措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保障了图书质量和整体出版水平。

(二)以重点图书出版为引领,不断推进精品战略,切实加强品牌建设

以各类重点图书为骨干的学术著作,以及主题出版物,是出版单位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石。武汉大学出版社历来重视并不断加强重点选题策划工作,坚持面向国家重点学科和权威专家,面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2011计划”研究项目,或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重要课题策划选题,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为重,关注和追踪重大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把项目的标志性成果出版工作当成重大出版工程来抓,不断推出有影响的重点图书,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实施精品战略成效明显。40年来,列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各类业界重要出版项目品种数,稳居全省出版社和全国大学出版社前列。

自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实施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以来,从“八五”至“十三五”,出版社共有88个项目计436(卷)册图书选题列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或原国家教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其中,“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共有32项162(卷)册图书选题列选。

主题出版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等组织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2015年以来,出版社共有《中国梦》等14个项目54种图书选题列选中宣部和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物项目。

近年来,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基本思路,出版社大力开发有机会竞争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等政府资源资助扶持的优质项目,效果良好。2013年以来,累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读本》等15个项目101种图书选题列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书编例史》等34个项目(34种图书)选题列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专门史文库》等39个项目359种图书选题列选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凤舞九天: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等33种39(卷)册图书选题列选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或奖励项目。

此外,《中国法理学发展史》等4种图书,以不同翻译语言形式分别列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5个项目。出版社还积极参与湖北省《荆楚文库》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建设,组织精干的编辑出版队伍,承担了一批重要的文库出版项目。

(三)出版规模和获得各种重要图书奖总数位居湖北省出版社和全国大学出版社前列

“十二五”以来,武汉大学出版社年均出版新书1370多种,处于全省出版社和全国大学出版社前列。与全国众多出版社一样,武汉大学出版社也走过了一段年出版新书品种快速增长的历程。从2018年开始,遵循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书号总量调控精神,出版社把年出版新书品种数调整到了800种以内。面对全行业纸质媒体出版被数字出版严重冲击挤压的窘迫情形,面对全行业利润率不断走低的不利趋势,出版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选题结构,大力提升单品种图书经济效益,并开源节流,保持了经济效益整体上基本稳定,努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十二五”以来,武汉大学出版社延续推出高品质优秀图书,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又有一批图书荣获全国“三大图书奖”等各类重要奖项,或者被遴选向读者推荐。

——《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研究》《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10册)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文化生成史》、《秦简牍合集》(第一辑)(4卷)、《秦简牍研究》(5册)分别荣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9卷)与《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研究》、《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等3种图书,分别入选第三届、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至此,连续四届,共有7种图书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等23种图书分别荣获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

——《森林中的孩子》等4种图书荣获201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民间收藏纪事》一书荣获中国散文学会第八届冰心散文奖(20162017)“散文集奖”。《故乡失落的鸟》荣获首届呀诺达生态文学奖。

——《中国古籍版本学》等4种图书荣获“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优秀版权图书奖”。武汉大学出版社成为4家获奖图书最多的出版社之一。

——《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等9种图书分别荣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湖北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湖北民间文书》(10卷)荣获第四届湖北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汉口码头》《中国文化生成史》分别荣获第八届、第九届湖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武汉民间童谣辑注》荣获湖北省第十届屈原文艺奖(民间文艺)。

——《走进中国科技先驱》一书,以及音像制品《现代都市农业科技专题片》,分别荣获“湖北70年优秀科普作品奖”图书奖以及融媒体类奖项。《分化与融合——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广播》一书荣获第34届湖北新闻奖新闻论文(论著)奖三等奖。《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法律问题研究》获评“湖北省2016年度十佳图书”,《东方艺术哲学》获评“湖北省2017年度十佳图书”。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等43种图书分别荣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该奖项此后停止评比)。

——《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等15种图书入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年度书目。《唐宋八大家故事集》等15种图书,以及4种电子音像出版物入选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老年学词典(第2版)》荣获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一带一路”先驱传•七下西洋的和平使者:郑和的故事》《中国折叠剪纸艺术》等一批图书,约150种次入选全国和湖北省年度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书目。

40年来,出版社累计有1500余种次优秀出版物获得各种奖励,除上述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人文社科成果奖等重要奖项以外,其他重要的省部级以上出版奖项,诸如国家辞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电子出版物暨音像制品奖等奖项,也屡有斩获。其中,18次荣获全国“三大图书奖”,获奖总数位居全省出版社和全国大学出版社前列。

武汉大学出版社以富有成效的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和认可。2018年,中宣部启动全国出版单位年度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武汉大学出版社连续三年被教育部评定为“优秀”等级,2018年还是全省唯一被评定为“优秀”的大学出版社。

二、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大力支持学科建设,努力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大局

(一)以教材出版为引领,不断满足教学需要,服务和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长期以来,武汉大学出版社始终围绕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配合国家教育体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需要,紧密跟踪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不断满足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规划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系列化的高校教材,尤其是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类、新闻与传播类、测绘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大学公共课与通识教育类、高职高专类,等等,教材品种齐全,动销品种超过2000种,占有相当市场份额。

武汉大学出版社立足本校,充分挖掘校内优势出版资源,按照系列化要求,有计划、分板块地规划和开发学校重点优势学科教材,同时着力培育一般学科和特色学科教材板块,以点带面,逐步拓展,累计出版本校教师领衔编撰教材2000种左右,打造成具有鲜明武汉大学特色的高校教材方阵,既满足了本校教学需要,又以有效的营销和发行推动“武大教材”走向全国,满足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扩大了武汉大学的学术影响,为学校学科建设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助力。比如:依托优势学科图书馆学情报学,出版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类教材近100种。依托法学学科及其对外辐射带动,出版法律类教材200多种,本校教师编撰其中数十种主干教材。依托经济学、管理学及其对外辐射带动,出版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数百种,本校教师编撰其中一百数十种。依托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及其对外辐射带动,出版新闻传播类教材近百种,本校教师编撰其中重要的主干教材,包括具有鲜明武大特色和标志的“珞珈广告学教材”。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完成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成果,出版全国第一套“两课”创新教材。依托学校开设的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出版全国第一套信息安全类本科教材。依托测绘和遥感信息工程学科及其对外辐射带动,所出版测绘和遥感类教材在市场上一枝独秀,成为同类教材中系列相对齐全、品种相对完备的品牌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90%左右的由本校教师担纲编撰的测绘学类教材,包括有6位院士参与编写授课而誉满学界教坛的《测绘学概论》,能够满足测绘和遥感信息工程学科绝大多数教学用书需求。

长期以来,得益于武汉大学学科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众多专家学者精心编撰和修订完善,得益于一批又一批师生教学相长,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出版工作也获得各方认可。《法理学》《信息管理学基础》《密码学引论》《数字图像处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累计有一百数十种精品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精品课程教材等国家重点教材规划。权威教材《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训诂学初稿》等,常出常新,长销不衰;国家统编教材《英语词汇学引论》《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等,多次修订再版,至今仍在销售,长销更达三十多年。

教材出版是大学出版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二五”以来,在教材出版方面,武汉大学出版社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大力进行调整、补充、修订、更新工作,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学科教材体系,并新规划出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规划教材,公安院校创新应用型规划教材,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系列教材,广播电视创新规划教材,新闻传播学应用型系列教材,应用型艺术与设计专业系列教材,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数学类系列教材,以及建筑类系列教材等比较大的套系教材。与此同时,适应通识教育发展需要,依托学校精品通识课程,出版了以《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为代表的通识教育系列教材30多种,以及满足公共选修课需要的公共课教材数十种。近两年来,配合学校新的教材规划,按照“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积极推动作者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教材精神,努力出版学校“十四五”规划教材,并尝试数字化出版,开展融合出版探索,满足线上线下教学需要,积累一定经验,取得一定成效。

(二)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出版为标志,助力传播和提升“珞珈学术”声誉

1988年,在学校支持下,武汉大学出版社在全国大学出版社中率先成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组织出版《武汉大学学术丛书》。该丛书连续出版20多年,累计出版优秀学术著作200多种,赢得学术界、出版界和读者等各方赞许,产生较大影响,成为被推崇的全国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的一种范式和标杆。武汉大学出版社先期荣获国家三大图书奖的著作几乎都出自《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以此为代表的学术著作出版,不仅成就了武汉大学重要的学术品牌,也成就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重镇的美誉。

2013年,在学校建校120周年之际,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武汉大学百年名典》,集中出版学校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学者的优秀学术著作100余种,着力打造了一项旨在弘扬百年武大学术精神、再现先辈学术风范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意义深远。

上述两项重要文化出版工程实施之后,可以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武汉大学历史上大多数最有名望专家学者的优秀著作,一定程度上助力传播和提升了武汉大学的学术声誉。

此外,以高度的学术水平支撑出版社取得如下三项出版成就的图书,其作者基本上也都是武汉大学的专家学者。

20157月,在南京大学发布的“国内出版社中文学术图书综合影响力”排名中,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考古学等6个学科的中文学术图书综合影响力进入前十名;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文学术图书综合影响力排名全国第三。

201712月,南京大学正式发布“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数据库,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81种优秀学术著作被收录,被收录图书数排名全国出版社第十三位,全国大学出版社第三位。在所收录图书被引次数排名前十位的国内大学出版社中,武汉大学出版社入库的81种图书,共被引用1664次,居全国大学出版社第六位。

2014年实施“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年度评估认证以来,武汉大学出版社连年获得认证上榜,品牌影响力延伸到海外。20188月,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武汉大学出版社向台湾输出版权的4种图书荣获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优秀版权图书奖,成为4家获奖图书最多的出版社之一。40年来,出版社共有120多种()图书版权输出到海外,输出版权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这些版权输出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国外的图书,其作者70%以上为武汉大学专家学者。出版社出版的以本校作者为主体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图书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等学科的学术著作和教材,还以图书出口零售、图书馆馆藏等方式进入境外,助推优秀学术成果“走出去”,扩大和提升了武汉大学学术影响力。

三、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推动大学出版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跟踪新技术,探索新业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武汉大学出版社有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始终紧盯行业前沿发展趋势,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为行业发展做过一定具有开拓意义的工作。

在全国大学出版社之中,第一批成立激光照排部门,较早地告别铅与火,迎接光与电,进入激光照排时代;第一批申请获批电子出版物出版权,第一批申请获批信息网络出版权,较早地进入电子出版物和信息网络出版领域。

——1991年率先推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国共两党关系通史》,1994年又制作完成多媒体电子图书《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1995年完成国家新闻出版署下达的“电子出版物(书、刊)制作规范和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并出版专著《电子出版物及其制作技术》。

——1996年完成“博克电子图书编著环境”科研成果,并通过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专家鉴定。该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10家单位得到应用,制作出《红楼梦》、《西游记》、《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等电子图书20多部。19972月,中央电视台曾制作播放电视专题片《无纸出版的曙光——博克电子图书编著环境的开发与应用》,对该项成果进行了介绍。

——1996年出版的《深圳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填补了我国电子地图出版领域的空白,其同名纸质地图荣获毕昇国际ICA大会“杰出成就奖”。

——1998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共153张光盘)宏大出版工程,并在全国多媒体光盘评测中荣获特别奖。

在数字时代,数字出版成为引领传统出版发展的新方向;大力探索融合出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大力推动融合出版取得实质性进展,已经成为业界发展的共同理念和追求。

武汉大学出版社开发的“数字出版跨学科创新研究平台——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基于数字出版的互联网学习型社区建设”、“VR+医学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设”等项目,分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2010年、2011年、2017年入库项目。“VR+医学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设”等6个项目,还被列选湖北省数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1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藉此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建设和有关数字出版项目开发取得的成果,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2016年,借助上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的推动力,出版社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数字出版项目“VR+医学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设基于语义出版的o2o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分别入选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双百工程示范项目与重点项目;出版社也入选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双百工程示范企业。

(二)改革体制机制,注入动力,增强活力,推动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

武汉大学出版社积极参与全国大学出版社发展理论探索,并努力付诸实践予以推动,始终走在出版行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前列。

最早在异地(北京)派驻长期驻点人员,专门负责自考教材专项出版组稿和衔接服务工作,成为出版单位在异地办分支机构的发端。上世纪90年代,武汉大学出版社把最初不被行业看好的自考教材出版建设成业界品牌教材,成为出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出版社,所出图书服务满足了一代人求学成才的迫切需要,为祖国培养急需的人才奉献了出版人的绵薄之力。

国家新闻出版署、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出版社设立了“出版人员培训中心”,出版社全力服务于全国高校出版社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并藉此参与学习探讨,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带动自身进步成长。

全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从成立(恢复)之初属于所在高校二级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再到企业化转制的体制改革历程。武汉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步伐一直迈在行业队伍的最前端。1992年在全国出版单位率先注册企业法人,200712月又作为大学出版社18家改制试点单位之一,改制成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不仅激发了企业活力,推动了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而且为国家推进全国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2012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参与发起设立武大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按照国家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要求,202171日,出版社与武大出版传媒股份公司脱钩剥离。

四、结语

伴随神州大地改革开放欢快的脚步,沐浴和煦的春风,武汉大学出版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克难奋进,创新发展,不断取得令人称道的成就,以一大批可以流传久远的优秀出版物,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很快树立起“全国优秀出版社”的良好品牌,成为展示学校教学科研水平与发展风貌的重要窗口,在中国高校出版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为武汉大学显耀的办学声誉增辉添彩。

武汉大学出版社蓬勃发展,恰似不惑之英才,风华正茂。然前路漫漫,在这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勇于担当,奋发作为,不负韶华,不负时光,推动武汉大学出版文化事业不断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4年)


∆ 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 第三届、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入选图书


∆ 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湖北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共9种)


∆ 中宣部和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物图书(部分)


∆ “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部分)


∆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图书(部分)


∆ 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图书(部分)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图书(部分)


∆ 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类精品教材


∆ 法学类精品教材


∆ 经济学、管理学精品教材


∆ 测绘与遥感类精品教材


∆ 大学公共课、通识教育精品教材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部分)


∆ 1995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先进高校出版社”荣誉称号


∆ 1998年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授予“全国优秀出版社”荣誉称号


∆ 201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